服务热线:020-66673183

保洁外包—清洁外包形式分析源头

  2348470_151226003701_2.jpg   


    清洁行业前景机遇虽好,但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潜在的挑战及瓶颈。对于行业敏感话题避而不谈或者“比较忌讳,不愿意公开”。针对保洁代工现象,仅选择一小部分进行阐述,分析现有保洁代工模式特点,作抛砖引玉之意思。
一、保洁代工的由来?
    代工现象,在中国比较普遍,代工可以理解是国际大分工环境下,生产与销售分开的大潮流。但是相对而言代工方虽然免却了对销售的诸多环节的注意力分散,可以专注订单下的生产,但是不能分享到品牌的价值。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委托方还是处于从属地位,利润率较低。比如富士康劳工门事件,即可理解为代工,被动利润较低,实际上是牺牲了最底层的大多数工人的权益。
   那么代工在保洁服务行业也是普遍存在,就是代作保洁加工的意思。比如某方承接保洁工程业务,但因人手,设备,技术,规模等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,以承包或合作等形式寻求第三方支持。那么该第三方代某保洁承接方作业的这种合作方式就叫做保洁代工。也可理解为另一个角度的“保洁分包”“保洁外包再外包”(区别于物业管理所说的保洁外包)
二、为什么选择保洁代工模式?
    1.从公司自身发展周期,规模扩张来看
   (1)对于初创的小公司而言,不管你对外宣传上做得如何光鲜,但是在目前保洁行业一切都不能代替人手不足的现实。初期没有作好充分的市场定位和公司目标定位,市场业务拓展计划等等,导致了中标保洁项目缺少人的尴尬。无奈之下,只能拆东墙补西墙,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,对于市场的不稳定性,若不招聘一定数量的人员,接到的工程却因缺乏人手分配而丢单,也影响企业声誉;若没有长远规划便招聘一些员工,对本就艰难创业的初创公司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   (2)对于一般发展中的公司来说,基本上都是采取“自己部分固定人员+临时喊外援”的模式。以此方式来应对保洁行业中再正常不过的业务高峰问题。
   (3)初成立保洁公司或是过度依赖一两个项目存活的公司,在人才筹备和人力资源配备方面大多采用人管人模式,对制度构建及人员素质培训,技术培训不重视,导致规模多年依然维持原状。  因此,不管是处在哪个阶段,都无法真正做到动态的业务量和保洁资源配置(尤其是人员配置)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平衡。而这种不平衡对于超级劳动密集型的保洁行业来说,往往决定着一个小公司的生死存亡。因此,选择保洁代工成为了一种趋势和必然。
    2.从整个发展行业角度来看,保洁代工模式存在有其一定的主客观原因
   (1)清洗保洁服务行业和企业作为弱势群体依然缺乏政府政策支持,物业管理利润率低问题在客观上制约着保洁利润。
   (2)市场发育不成熟,诚信缺失。有些客户缺乏花钱买清洁、按经济规律处理双方关系的认识,尤其缺乏供求双方互赢理念。
   (3)低门槛入市造成诸多制约后遗症,规范守信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占行业的一部分,企业市场定位趋同、管理粗放、发展目标不明确、扎堆抢项目等情况普遍存在。

三、关于保洁代工的现状
  保洁代工长期存在于保洁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。其中,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“保洁游击队”一直以来担当着保洁代工的主力军。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是:依附于几家保洁公司,家政公司,转包他们接手的业务。然后自己再通过给别人做事的同时承接一些私单生存。在做家庭保洁时,基本上遵循“楼上干活,楼下分钱”的方式。在做工程保洁,尤其是大型工程保洁时,为了配合甲方工期,经常出现数支“保洁游击队”在同一工作现场工作的状况,也因此很难做到统一管理。有人说是社会分工的不同,有人说是行业发展必然,有人说是优胜劣汰的市场过渡必经模式,有人说是企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,有人说完全不需要保洁代工,众说纷纭。
四、现有保洁代工模式的缺点(其优点分析参阅120度清洁管理模式)
  显而易见,现有的保洁代工模式存在太多的问题。在以“保洁游击队”为保洁代工主体的大背景下,受制于这个主体中从业人员的素养,并且缺乏公司强有力地管理,家庭保洁市场,一次性保洁项目如开荒清洁,石材护理项目,高空清洗在某些地区市场被彻底做烂,价格战是越来越严重,(这也是一个市场洗牌的过程)。工程市场巨大的刚性保洁需求支撑着代工业务的生存空间,但是,由于“保洁游击队”散兵游勇式的存在方式,决定了代工的一下可能性;
1、接单方以总价多少的方式承包给“保洁游击队”,由其自行管理,自负盈亏。
A.劳动力再次分配,同时业务利润被再次分配;
B.造成重大损失一走了之,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和谐;
C.出现工伤意外等情况,纠缠接单方单位,客户;
D.工作现场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接单方形象,对于后期跟进及口碑宣传有损失。
2、接单方以叫点工(每天每人多少钱)的形式请一支或数支“保洁游击队”在同一现场作业。
A. 现场管理混乱,组织纪律几近于无;
B.“磨佯工”现象严重,成本失去原有的控制;
C.人员来去自由,无法按时完成工期,导致工期一拖再拖,形成恶性循环;
D.占用大量管理资源,陷入令接单方现场管理人员焦头烂额的“阵地战”,从而失去了承接其它业务的机会。


TAG:
{aspcms:comment}